4008com云顶集团投资咨询专业委员会
澳门就浦京m8814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先容
一、科技转化与技术转移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是世界性课题,技术转移理论由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提出来,认为技术转移是企业对内外条件加以权衡的结果,是企业的价值权宜选择。《世界经济百科全书》将“技术转移”诠释为构成技术三要素的人、物、信息的转移,主要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指技术成果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横向扩散,二是指实验室技术向市场应用技术的纵向转化,即技术的商业化开发和实现市场价值的过程。
科技成果转化界定为实验室技术成果的纵向转化,其内容包括:技术成果转化,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中试—产业化应用等;技术常识转化,即常识引进—常识吸取—常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是调动人、财、物各要素,运用有效的管理使技术、构思、信息有机融合的过程,是物化过程和常识转移过程的统一。
二、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分析
(一)技术成果的转化路径
基础科学研究→科技研究基础上的技术发明→商业机会的评估(包括潜在的商业价值、技术优势、保护能力、风险预测、发明文件等)→技术的常识产业保护过程→商业化战略与策略规划定制→形成合作协议或创建企业(产业孵化平台)→监督技术(专利)许可的实施过程(包括技术的孵化、常识产权的保护、资金的投入等)。
(二)技术常识的转移路径
科技成果转化不是单纯的技术传递过程,同时还是常识的流动和传递过程。一个有效的成果转化过程,不仅体现为技术成果转让的多寡,更取决于技术常识是否顺畅流动和转移。从实质上说,成果转化过程同时也是常识的加工、传递及运用过程。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和高效地转化技术成果中的隐性常识,将会出现重要技术信息的流逝,导致技术转移功能的弱化。常识的传递是动态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技术常识的转移可描述为:企业发现问题→专家咨询(诊断问题、明确问题)→技术引进(技术常识具有很强的粘性)→引入技术的创造者→技术转移(通过员工的学习与共享形成常识能力)→企业组织结构;或者,技术创新(该常识与企业不匹配)→引入常识创新团队→技术创新→形成常识产品(接受市场检验)→引入顾客参与→企业组织结构。
技术常识的引进、转移及创新通过中间各种变量引入及产生影响,最终沉淀到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中,形成一种持续的、动态的学习和更新过程,进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动态的常识转移过程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技术成果转化涉及两个层面,分别是技术成果转化及技术常识的转移。技术成果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成果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评估(创新程度、先进性、成熟度、风险、难度、复杂度、应用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成果商业化(成果转让、许可、出资、融资等)、成果产业化(研发开发、中试、试销、投产等)阶段。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四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技术资源、商业化平台、人力资源、商业环境。
1、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主要来自大学、科研机构、科技团队、科研人员等。技术来源方主要职责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技构成的开发研究,配合成果接收方积极参与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等。在成果转化成果中,技术的拥有者常常处于主要地位,它对技术转移的意愿和能力直接制约着技术转移能否实现及实际成效。此外,技术转移方提供的技术与需求方所需的技术存在匹配性的问题,处于成果转化初始阶段的技术,未经过小试和中试,是未成熟的技术,其使用价值处于不确定状态,技术状态也是制约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2、商业化平台。
技术商业化过程中需要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孵化器、金融机构、产业资本等。商业化平台能够整合这些资源,并贯穿于科技成果转化链的始终。从创意形成商业计划,到创新产品的实验生产、市场推广以及产业升级,都需要资金的支撑,天使投资、创业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资金、上市融资等各种渠道都在创新成果价值增值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作用。
3、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职业经理人、科技中介及科技服务人员。由于科学家是研究导向型,缺乏市场洞察力,往往不具备企业经营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有必要引入职业经理人专门从事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同时,在成果转化中,还需要科技中介及科技服务人员的参与,技术转移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既要懂自然科学的常识,又要懂社会科学的常识,比如财务、法律等,另外还要懂得沟通的技巧等,需要专业的科技服务人员及科技中介的介入。
4、商业环境。
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环境因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激励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激励政策,引导资本市场转向投资创新型企业,同时从产权、投入、融资、人才等各个方面创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政府政策的制定不能单纯激励某一主体的成果转化,而是要从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出发,形成政策的协同作用。